试题详情

(2024·广东揭阳高二上期末·4)唐代进士科考试最初只有策文一场,后改为贴经、诗赋、试策三场。贴经主要是对儒家经典内容的考查,应举者多是对经典内容死记硬背。试策用来衡量策文的优劣,当时是重其词华轻其内容。进士科考试讲究词华,是为了同当时制诰文讲究四六骈俪文藻相适应,也和唐代的重文风气相关。据此可知,唐代进士科考试(  )
A.意在发扬儒家文化 B.亟须完善考试程序 C.旨在改变社会风气 D.难以测试行政才能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5·江苏常州高三上期末·3)唐朝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这些寒士显达后多拉拢同类,如李建兄弟 家素清贫 ,举进士而得高官,后李建 知贡举 三十三人皆取寒素 。据此可知,唐朝(  )
A.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 B.士族已经无法垄断政治 C.寒门庶族只能进士入仕 D.分科考试促进阶层流动

2.

(2024·山东潍坊高二下期末·3)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 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 ,而 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 的现象。由此可知,杨绾主张(  )
A.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B.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C.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D.抑制文学艺术发展

3.

(2024·北京西城区高二下期末·11)唐朝前期,科举出身者多来自北方,后期来自南方苏州、杭州等地的人数明显增加,且更多的贫寒子弟和工商子弟应举及第。此现象表明(  )
A.应举范围扩大,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B.科举已成为唐朝官员选拔的主渠道
C.在省城举行的会试中已实行南北卷 D.世家大族仍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