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浙江绍兴诸暨高二上期末·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前,教廷不仅在精神而且在某些世俗事务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欧洲君主不得不长期与教会分享权力,且接受教廷频频 行废立之事 。但是在和会之后,从法律上讲,欧洲君主成为其领土内的最高主宰,不承认他们之上的任何世俗的权威。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摘编自【美】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独立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当代的国际秩序,仍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前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没有在欧洲消灭战争。众所周知,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策源地和最重要的战场,也都在欧洲。但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又确实是为和平而设立的,且也许是现实条件下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模式。一战和二战的发生,本质上是新兴强权挑战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从而触发了作为体系基石原则之一的均势原则,引发其他国家对挑战者的集体遏制。

——王江雨《国际秩序,走不出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的意义并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加以评析。(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辽宁丹东高二上期末·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体系

宗藩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

古代

近代

行为主体

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

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

目标诉求

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争夺

权力结构

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衰而变化

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组织原则

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互动方式

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

发展趋势

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

西方列强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据胡忠礼、邢新宇《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整理

围绕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包含对两种国际体系的分析)

2.

(2022·山东潍坊高二上期中·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不同时期的国际法(部分)

时期

国际法部分

区域国际规范时期

古希腊城邦战争条约:承认战争有合法与不合法,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保护宗教圣地,履行同盟义务被认为是战争的合法理由。

古罗马战争条约:最后通牒、宣战仪式、休战协定。

近代国际法时期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1899 1907 年海牙和平会议签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日内瓦公约诸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等一系列战争规制公约。

现代国际冲突法时期

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危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1945 年《联合国宪章》: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整理自田大治《论战争对国际法的促进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战争与国际法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2022·河南新乡高二上期中·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与宗教分裂活动动摇了基督教教义的根基,引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战争。海外扩张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不仅使他们开始直接面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古老文明,也带来了国际法领域的问题。冉冉兴起的民族国家逐渐开始以最高形式的政治组织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西欧社会结构。日益明朗的 国界 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 万民法 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 国际法 ,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

根据材料,围绕 17世以来国际法的应运而生 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