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安徽高三上期末·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5

材料来源

内容摘要

《宋史·范仲淹传》元·脱脱等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行将兵法,置将分统诸军,每将副一人,以有出身、材武、知兵法者充

《宋史·兵志》元·脱脱等

宋神宗后诸路将官,多选于武臣之有出身、有劳绩者,而总领财赋者,必以文臣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宋高宗时岳飞治军严明,得士死力,金人闻风丧胆,然终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其后将帅不复以恢复为志矣

材料呈现了宋代部分时期的军事改革与军事状况。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安徽合肥六校高二下期末·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岳飞之死
材料一
①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万年,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②飞适来奏,乞正资宗之名。朕喻以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南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编续编校注》

材料二
岳飞被构陷而死,并非偶然的历史事件,文臣陷害武人是宋代政治的传统。远的如北宋曹利用自杀、名将王德用和狄青同遭贬死,近的是曲端。曲端之死其实已经预示了岳飞的命运。……明人沈德符道破真相: 此何异于秦桧之死岳飞乎,高宗之不能中兴者,秦桧为之首,而张浚为之从。 只因张浚还算是抗战派,后人 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忠良,败坏国事 。其实二人所遵循的都是本朝始终恪守的摧残武将的政治信条。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历史信息并加以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2024·湖北部分市州高一上期末·19)【重大改革与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周易》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下表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几则典型的改革事例:

相关史实

相关言论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控制和管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通议》

改革开放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文选》

请以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2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
(1)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宋史》

(2)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3)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4)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 四选 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

科举出身

荫补出身

其他

尚书左选

925

1380

86

尚书右选

77

2105

1684

侍郎左选

9458

6926

622

侍郎右选

415

11702

3484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 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流动 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流动 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