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江西九江高三上模拟·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两种不同文化相遇,会因文化的异质性产生碰撞,这种碰撞是一种相互尊重和影响的双向过程。欧洲与中国的最初接触,正是这种情形。14世纪初,《马可·波罗行纪》的发表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在中国度过了他的后半生。1615年,拉丁文本《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刊行。据统计,17、18世纪耶稣会士将7000多种西学书籍带到了中国。与此同时,在欧洲出版了与中国历史和哲学有关的作品723种,其中法国最多。 东学西渐 过程中,中国思想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摘编自郝桂菊《中西文明跨文化交流范式变迁与未来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文明交往的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炼)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5·山东菏泽高三期中·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纪年方式的变化

时间

纪年方式

1882

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八十二年大清光绪八年壬午共同标记年份。

1895

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

1903

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

1912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改用阳历的命令: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决议,由总统颁行。

——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

提取材料信息,以 纪年·认知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

法家

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的社会重建合乎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

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

强君、农战、法制、赏罚

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

小国寡民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2024·安徽蚌埠三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下,各级官员都要受到 忠君保民 信条的约束。他们分处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上,执行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号令,但在贯彻过程中又不需要事事请示,而往往是按统一的儒家国家学说处理大量日常事务,从而自动地对各地区实行控制调节。实际上,历代中国政治家对这种特大系统组织方式亦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儒家国家学说的 强干弱枝,大本小末 的原则,很符合控制论关于分层控制和组织的原理。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阐述儒学发展对该王朝的影响。(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