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河北邢台邢襄联盟开学考试·1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时期刻写的贝希斯敦铭文(上书古埃兰语、阿卡德语和波斯语三种文字)和公元前2世纪刻写于埃及境内的罗塞达石碑(上书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语三种文字)。两件文物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族迁徙与区域文化整合 B.商贸发展和字母文字西传 C.地中海文明的一体化趋势 D.早期帝国扩张与文化交流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二·11)木乃伊面具是古埃及文化特色之一,法老时代的古埃及木乃伊面具庄严神秘(如图2),公元2世纪的埃及木乃伊面具却变得栩栩如生(如图3),寄托的是古罗马人的永生观。对这种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上古地中海地区存在区域文明交流 B.东罗马帝国保存了东西方古典文化
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沟通的桥梁 D.欧洲古典文化来源于古埃及文明

2.

(2023·重庆一中3月月考·12)《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主要的来源有:其一,波斯和印度;其二,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其三,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同时,多处涉及 中国元素 ,如《阿拉丁神灯》故事发生在中国都城,主人公阿拉丁是 一位中国人。这反映出《一千零一夜》(  )
A.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B.强化故事的异域风情 C.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D.广泛影响了各地文学

3.

(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4)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史称 贝希斯墩铭文 。这表明(  )
A.帝国文化呈多元格局 B.扩张促进了文明发展 C.文化呈现出竞争态势 D.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