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中国近代史模拟(一)·89)近代历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 鸦片战争 ,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 通商战争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从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2)材料二中的条约签于哪次战争之后?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哪一条款从能反映这一方式的变化?
(3)材料三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请写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学生,为改变中国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0·湖南邵阳冲刺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发生的背景,跟义和团一样,有着民族危机的因素,至少是参加者意中的危机……同样,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学生和关心时局的部分市民看来,也是一种国家危亡的前兆。而这种认识,在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包括部分军阀和政府内部新英美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共鸣。

——摘编自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摘编自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二十世纪初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9年中国面临的 国家危亡的前兆 和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2.

(2020·广东省中考冲刺卷三·31)通信的发展与维护,深刻影响着政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情传递依靠快马。广州将领从发出军报,到接收皇帝指示,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皇帝的指示抵达时,对作战往往已毫无用处。甚至有主将利用距离远、时间长的缺陷谎报军情,加剧了皇帝在各地军报中的 不定,战和不决,极为被动。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谈判。但是,他作为清朝全权代表,对谈判所列条款并不能做主,需将会谈内容用电报传回清朝,光绪皇帝再用电报批复指示。日本截获电报并破译了电文,掌握了中方谈判底线,使李鸿章本可讨价还价的地方再无协商的可能。双方最终签署了对中国危害极大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 义和团席卷华北的过程中,大肆破坏洋人的象征物,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结果在北京战事吃紧之际,朝廷想向东南督抚传达皇帝旨意,只得先快马传到山东袁世凯处,再由袁世凯用电报转发给李鸿章等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信对鸦片战争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折射出清朝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电报有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朝廷要向地方传达皇帝旨意为何如此曲折?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国发展通信事业需要注意的历史教训。

3.

(2020·福建省漳州模拟·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抗战精神唤起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回顾抗日战争14年的峥嵘岁月,中华儿女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滕慧君《抗战精神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赴汤蹈火,他们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摘编自陈浙闽《奏响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中国近代的 外患 ,写出催生中华民族 群体觉醒 的不平等条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标志 十四年抗战 开始的历史事件,写出抗战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或战斗力的一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 初心和使命 ,从材料中选取一位人物,结合史实概述他的精神品质。
(4)以上材料涉及民族觉醒与民族精神,据此主题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