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北京朝阳区一模·20)现代化之路。(12分)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殖民经济影响下的国家,从理论上说是独立的,而且具有国际主权的一切外表,然而它的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政策,都是受外力支配的。 “去殖民 ”仅存在于形式上。实际上,殖民时代渗透到非洲、拉美社会经济肌理中的西方工业、商业、金融垄断势力从未离开。非洲政治领袖恩克鲁玛将其定义为 “新殖民主义 ”。时至今日, “新殖民主义 ”仍广泛存在于新兴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新兴民族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4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推进的。(8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4·辽宁鞍山二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8分) |
2. |
(2023·河北三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某学者归纳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大事(成就)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第二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新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
||||||||
3. |
(2023·辽宁葫芦岛协作校高三上·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地区的周、卫、齐、鲁、晋(韩、赵、魏)等政权皆被视为 “中国 ”,秦、楚、吴、越等政权则被看成是夷狄。到秦朝 “以兵灭六王,并中国 ”以后,按照五德终始学说,以其代周 “火 ”德自为 “水 ”德,以 “中国 ”正统自居,就连周朝时秦、楚、吴、越等政权所辖地区也被视为 “中国 ”了。汉武帝时,承认秦朝代替周朝的中国正统地位,以西汉代秦 “水 ”德为 “土 ”德。汉人在称汉朝为 “中国 ”的同时,又构建起了中国各个民族皆为 “炎黄子孙 ”的血统体系。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 材料二毛泽东曾指出: “爱国主义的内容,看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来决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 ——摘编自王永浩《深刻认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现代中国国家观念更新的时代意义。(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