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5·辽宁辽东南协作体高一月考·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太宗)曰: “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千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遣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汝斗浅,亦望汝前无横数。 ”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 “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勤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修建长城的共同目的,西汉为加强与西域联系采取那些重要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4·山西运城高一上10月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陂塘要修筑堤坝形成库容蓄水,又要设置闸门对水量进行分配控制,还要建造溢流等设施,以保证水库的安全;该设施可以对天然径流进行调节,以兴利除害。春秋时期是我国陂塘工程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突出。至战国时期,小型陂塘兴建更多。青川秦墓中出土的 “为田律 ”中记载有: “十月为桥、修波(陂)隄(堤),利津梁 ”。 ——摘编自张芳《春秋战国至南北朝陂塘灌溉工程的发展情况》 材料二秦汉至隋唐治水活动的地理分布统计表(部分) 单位:次,
注:北方五省分别为: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 南方五省分别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陂塘工程发展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至隋唐我国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
||||||||||||||||||
2. |
(2023·山东高一上11月普高联考·16)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唐朝近300年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以气吞日月的磅礴气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胡乱华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又被其侵入的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汉胡互化 ”的意义。(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唐民族政策的差异。(8分) |
3. |
(2022·河南洛阳强基联盟高一上·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禄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匈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匈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