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天津南开区高三监测(二)·3)关于 杯酒释兵权 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 设宴道旧 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 杯酒释兵权 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 杯酒释兵权 应存疑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5)宋太宗在读《道德经》后表示: 朕每读至 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 王安石变法时,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由此可知,宋朝(  )
A.实行军政与民政分治政策 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 C.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D.儒道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

2.

(2023·北京海淀区月考·3)《宋史》记载: 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  )
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 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 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 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

3.

(2023·重庆市高三11月调研·6)宋代对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给予 特奏名进士 特奏名诸科 等功名。明朝洪武年间,在会试正榜之外增设副榜(乙榜),遴选副榜举人充任府、州、县学的教官。宋明朝廷的科举政策(  )
A.有利于社会稳定 B.不利于公平竞争 C.完善了录取途径 D.束缚了士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