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4·天津南开区高三监测(二)·3)关于
“杯酒释兵权
”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
“设宴道旧
”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
“杯酒释兵权
”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5)宋太宗在读《道德经》后表示:
“朕每读至
‘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
”王安石变法时,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由此可知,宋朝( )
|
||||
|
2. |
(2023·北京海淀区月考·3)《宋史》记载:
“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 )
|
||||
|
3. |
(2023·重庆市高三11月调研·6)宋代对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给予
“特奏名进士
”
“特奏名诸科
”等功名。明朝洪武年间,在会试正榜之外增设副榜(乙榜),遴选副榜举人充任府、州、县学的教官。宋明朝廷的科举政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