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山东3月联考·16)(15分)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又名幽云十六州)按约定割给契丹,对华北政治地理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幽云十六州——民族交融的桥梁?政权争夺的要地?

材料一

图6 燕云十六州形势图

——摘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1990年版

图7 宋辽在燕云地区的榷场分布

——摘自《中国古代经济地图汇编》

材料二
夷狄自古为寇,则多自云中、雁门,未尝有自渔阳、上谷而至者,昔自石晋制弃契丹,以此控制我朝……愚谓天下视燕为北门,失幽蓟五州之地,则天下常不安。

——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诏文武众僚,一切如故,朝廷制度,并用汉礼……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州县),惟酒税赴上京,归于朝廷……自涅里教耕织,而后盐铁诸利日以滋殖,既得燕、代,益富饶矣。

——摘自《辽史》

燕云十六州的得失是宋与辽的焦点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湖南益阳高一上期末·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秦国 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 ,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 桃花石 ;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

(2023·北京顺义区一模·17)(8分)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商、周时期

以中原为中心,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

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

隋唐时期

统治阶级中有不少各民族的混血,这决定了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更为包容开放……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

辽、宋、夏、金时期

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元朝

空前的统一,打破了分裂割据时期的此疆彼界,将各民族置于一个大熔炉中,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明、清时期

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汉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表格内容进行解读。(8分)

3.

(2023·山东淄博高三摸底·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表3

文献材料

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 小中国 大中国 转变的关键期。 小中国 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 外儒内法 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 大中国 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