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福建厦门二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图2 秦长城 图3 明长城 比较图2、图3,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两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4·北京海淀区期中·23)(10分)【书同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七国)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秦王朝实行 “书同文 ”政策,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同文 ”给政令上传下达提供便利,政令可以准确地传递到地方官僚手中;地方治理情况也能通过文书上传,并依此评价和问责治下官员。 “书同文 ”为专制君主的法治提供了条件,统一的法律文本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在社会生活中做到 “令行禁止 ”。 从实际使用看,隶书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基本克服了因各地方言差异大导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隔阂。汉初文字在构形和书写风格上都传承了秦朝的文字,是秦朝文字发展的延续。 ——摘编自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秦朝文字的演变。(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 “书同文 ”的历史意义。(6分) |
2. |
(2023·浙江杭州高一上期末·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 “大一统 ”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最高统治者选择的主要统治思想并列举秦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地方管理制度?(4分)(2)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6分) |
3. |
(2023·河北保定高三上期末·1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酝酿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至秦统一,已经转化为现实,大一统思想也体现在边疆治理思想上。但在汉初,对秦的边疆治理思想多持批判态度。例如,陆贾提出, “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 ”,其意指休养生息,边疆无为。源自《公羊传》的 “王者无外 ”思想因董仲舒的推崇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其破除 “夷夏之防 ”观念,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元帝以后随着儒生大批登上政治舞台,经学极盛时代的开启,回到夷夏之防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材料二 两汉在西北方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 “四夷 ”,先后设置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这些属国至东汉时期已陆续郡县化。此外,针对西域与东北的边疆实际情况,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秦汉时期边疆政策的因素。(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边疆治理的影响。(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