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浙江湖州高二上期末·25)有学者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仅仅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晚了41年,该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 天下 向西方近代国界观念的转变,是中国疆域从传统王朝国家开始向主权国家转变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清朝边界观念是基于中国传统 天下主义 天下 夷夏 。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 朝贡礼 路线。由此可见, 天下主义 非但未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甚至自乾隆中期起还有强化的趋势。据此可知(  )
A.历史真相因时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B.历史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
C.历史结论需要依据现实加以修正 D.史料的丰富扩充会影响历史的认知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山东德州高二下期末·4)康熙时期,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边界划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 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 这反映出当时清朝统治者(  )
A.近代国界意识的形成 B.宗藩边防思想的摒弃 C.主权国家理念的强化 D.传统夷夏观念的固守

2.

(2023·吉林高三一模·8)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
A.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 B.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 D.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3.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一轮联考·9)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王朝国家长期存在以中原为中心,由内而外划定边疆的传统做法……此后,自康熙到乾隆年间,中俄多次签订条约划定边界,逐步明晰了中俄双方的疆界和相关权益,同时也划定了与藩属国朝鲜的边界。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被迫对外妥协 B.主权国家观念的萌发 C.疆域完全确定 D.朝贡体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