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末·18)【经济视角下的英国封建主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封建主义由封土、封臣、骑士和城堡等一系列历史要素构成,英国真正形成封建社会是自1066年诺曼征服一直持续到1166年。自诺曼征服开始,大量土地落入国王之手。征服者威廉为了获得大小贵族提供的军事服役,将土地分给其亲属、最信任的朋友、盟友及手下。这种封土和骑士役本质上属于封君封臣之间某种经济利益交换,是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反映出经济特征的封建权利和义务逐渐被习惯化和法规化。自12世纪中后期开始,封建主义进入新阶段。盾牌钱的出现、《买地法令》的颁行等,都是此时令人瞩目的现象。前者以货币支付来取代骑士役,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被货币经济关系削弱,后者将封土变成可以相对自由买卖的土地,证明封建土地关系被市场经济关系削弱。货币支付在封建关系中渐成主导性形式,作为封建关系基石之一的封土进入土地市场使得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特征愈发凸显。14、15世纪,英国各地许多贵族家庭都有数量不一的依附者,依附者为领主服役,领主为依附者提供保护及生活必需品。这一时期,用于实现交换的工具和手段不再是封土,而是以货币来支付报酬。

——摘编自黄春高《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经济逻辑》

依据上述材料,对11—15世纪经济视角下英国封建主义的演变划分阶段,并概括每阶段的特点。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浙江舟山高二上期末·33)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因其国情不同各有其独特性和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克服专制王权的斗争如此复杂,它使欧洲各国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前进中有易有难、发展中有快有慢、结局上有成功有失败,使各国的政治现代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政治近代化的完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能不能(或能多快)完成向现代化转变这一历史任务,谁先克服个人对国家的专制,谁才能先完成最伟大的变革—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欧洲各国在 起飞 时间上的差异,往往就是由这个因素决定的。

——整编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 中古历史 的基本特征。简述14—17世纪法国君主 得胜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的过程。(7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两个主要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用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成熟的相关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8分)

2.

(2023·浙江诸暨高二上期末·29)(15分)在世界范围内,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推动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英国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这一法律文件规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41)除战时与予敌对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法律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法律文件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说出该法律文件所确立的原则。(5分)
材料二
1644年,在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小城蒙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开始了和平谈判。德意志各邦呼吁和平,呼呼求得一项最终的宗教解决办法,呼吁 改革 神圣罗马帝国。于是,成百名外交家和谈判者云集威斯特伐利亚,他们代表皇帝及帝国各邦、西班牙、法国、瑞典、荷兰、瑞士、葡萄牙、威尼斯、许多其他意大利城市和教皇。他们讨论国家、战争和权力范围等事务,……各方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条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的入口》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谈判的结果。并概要分析这次会议对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5分)
材料三
在美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之所以能够组成乡镇,就在于社会契约精神的存在,每个人平等地达成契约,结合在一起之后有契约来约束彼此,从而实现整个乡镇的自我管理。……乡镇居民大会是乡镇权力的最高机构,全体成年乡镇居民以直接民主的形式参与居民大会,掌握着乡镇事务的决策权,而选举出来的行政委员会以及其他乡镇行政人员则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执行乡镇居民大会的决议。

——摘编自侯晓林《自治观念的比较研究》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乡镇自治体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乡镇自治制度的原因。(5分)

3.

(2023·安徽宣城高二上末考·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献中, 封建主义 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在中文文献中, 封建 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 封建社会 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下级封臣均拥有治理权,诸侯、大夫等封臣不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领地上的国王。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材料二
封建主义 的概念而言,中国从秦到清显然不是 封建社会 ,而是 专制主义 社会。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未在中国出现,原因不在于中国 封建社会 与西方相比在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契约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缺乏,而是此后遭到了 专制主义 的压制和破坏。 资本主义萌芽 在中国的夭折只是因为中国的 封建社会 太短了或者说结束的太早了。以西方的英国为例,自诺曼征服(1066)全面建立封建制后,王室、教会、贵族乃至自治城市间的冲突不断,《大宪章》、 玫瑰战争 (贵族内战)、《至尊法案》均是其具体体现,直到1534年英国君主专制才得以确立,英国早期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即便如此,在这个长达500年的 封建社会 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中英国的地方自治、自治城市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权的重商主义理念也未曾中断,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兴起成长起来。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 封建主义 封建 社会的共同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中国 专制主义 社会相比,英国 封建社会 的环境为什么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与成长。(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