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北京丰台区高一上期末·31)(10分)史料与史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材料,指出史料一和史料二的史料类型。(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史料一和史料二的史料价值。(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浙江金华十校高一上期末·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 大一统 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 大一统 ,强调一统于周礼。进入战国以后,周室沦为大国的附庸,一统于周的观念已成过去。于是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夷一统等当时亟待解答的问题,陆续出现了一些反映 大一统 理想制度的著作及学说。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 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说明 中国是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 。(6 分)

2.

(2023·浙江台州高一上期末·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 交流纽带 的表现,并写出宋元时期的主要外贸港口。(6分)
材料二
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而元大都 去江南极远 ,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

——整理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简析元朝 南粮北调 的原因,并指出元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实施的 多项工程 。(4分)

3.

(2023·湖南怀化高三上期末·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玺皆玉,螭虎钮,凡六,其文亦殊,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外有大蓝田玉玺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
国玺者,本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而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如送壁于秦,秦纳璧而吝城,相如乃诡而夺,致秦始皇并六国时,独有天下,乃命李斯篆书,诏工人孙寿,用是璧为之。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其篆文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宋代郑文宝《传国玺谱》

材料三
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秦二十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此玺复归于秦。……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4分)
(2)指出材料三对研究传国玉玺之谜的价值。(2分)
(3)关于传国玉玺的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材料的记载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