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江苏南通通州区高一上期末·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都城中的寺庙、茶坊、酒肆都成为了重要的娱乐场所。在以坊市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唐长安城中,酒肆茶坊的分布区域与其主要服务对象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存在紧密联系。入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都城东京的公共娱乐文化活动也更加繁荣昌盛,城市市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得到了不断扩展。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图文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1)据材料一、二,指出图5唐朝长安城酒肆茶坊区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5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图6宋代休闲娱乐场所区域分布与唐代相比呈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7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北京昌平区高二下期末·18)(12分)【宋代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侍填香石刻

这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材料二

部分宋朝展品

沈括《梦溪笔谈》

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钧窑玫瑰紫大花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石刻朱熹自画像

手持罗盘的陶俑

南海1沉船上的瓷碗

(1)阅读材料一,分析 二侍填香石刻 的史料价值。(4分)
(2)从材料二中选择 至少三件展品,与材料一中的石刻一起策划一个微展览,结合时代背景撰写该微展览的介绍。(8分)要求:写出所选展品序号;此介绍应包括展览主题、展品与该主题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

2.

(2023·江苏无锡高三上期终·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民众作息时间的规定,始终出现在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法律文书上,除了 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 ,凡是夜行者都算是 犯夜 ,而最不被官方所容的是 传习妖教,夜聚晓散 。 明清时期,夜行之禁的法规更细,更要求乡里组织派人宣讲并在夜间巡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个观念第一是来自经典的说法,第二又是写进法律的规定,第三也符合古代民众自然劳作的需要。所以生活时间的反常就是伦理秩序的频倒,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常识。……宋朝以后,尤其是到明清时代,商业城市中不分昼夜的生活节奏,给传统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颠倒的都市生活习惯,日益瓦解着各种官方的规矩, 夜禁 的法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葛兆光《在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之间——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分配为例》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治理 犯夜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代“ 夜禁 的法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的原因,并由此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6分)

3.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辽宁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