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浙江台州高二下期末·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        ,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晋名医        著有《肘后备急方》,唐朝名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名医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探索如何遏制瘟疫的传播,减轻瘟疫的破坏方面,秦与西汉都有专门安置隔离病人的场所,唐宋时期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改善公共卫生等手段防控疾病。明清时期温病学派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与接触进入口鼻而传播。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

材料二

瘟疫与战争对中国人口波动的影响(13—19世纪)

材料三
这场(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近1/4人口死亡,包括伯里克利在内的一大批官员都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使得城邦的公共管理出现巨大问题,雅典陷入了无休止、混乱的党派纷争之中,法纪废弛。最后雅典战败,逐渐走向衰落。无疑,这场瘟疫对雅典的垮台有影响。

——【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等《疾病改变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药学成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的填空补充完整。(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浙江台州九校联盟高二下期中·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末唐初,疫病频繁发生,盛唐时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再度频繁。当时政府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主编医学专著,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坊,颁行医方,派遣官员救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等。

——据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整理

材料二
自欧化输入,吾国始有所谓新医学。新医学者,以最新之科学为根据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据于解剖、组织等学,非吾《铜人图》之粗疏而讹谬也;其言病理也,根据于种姓之遗传,微生物之研究,各种仪器之测候,非若望问闻切之粗略,阴阳五行之说之惚恍也……故新医学兴,而旧医学不得不衰歇。

——蔡元培《医学丛书序》(1917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疫情频繁的原因,概括隋唐时期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中医药方面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 新医学兴 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影响。(4分)

2.

(202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期中·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1514—1564)为了全面革新解剖学,偷盗刑场的尸体进行解剖,于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一书,从而奠定了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解剖学基础。维萨留斯的主要贡献,实质上就是以人体解剖代替了动物解剖,他指出希腊人盖仑(129—199)的解剖学实际上是动物解剖,改正了盖仑的错误达三百余处,因此维萨留斯被尊为 解剖学之父 ,十六世纪亦被称为 解剖学时代

——摘编自马伯英《中西医解剖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

材料二
    李时珍(1518—1593)出身医学世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他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访求,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八百余种,历时二十七年,最终完成《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详细叙述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并搜集了大量古代医家和民间药方,附有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还系统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的宝贵遗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摘编自张海英《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的特点,并指出其共同价值。(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维萨留斯、李时珍二人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3.

(2021·北京顺义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4)(10分)欧洲的 黑死病
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 第一次卫生革命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 瘟疫与人类发展 的角度进行解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