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浙江衢州高二下期末·3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法律),惧民之有争心也……复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观点及理由,结合所学指出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
安陆应城县人张江陵与妻吴氏共骂母黄令死,黄忿恨自经死,已值赦。案律,子贼杀伤殴父母,枭首;骂詈,弃市。妇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詈之致尽,理无可宥,江陵虽遇赦恩,故合枭首。妇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吴可弃市。

——整理自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

(2)根据材料判断,张江陵与妻吴氏所判刑罚哪个更重?结合所学,指出其量刑的原则和这一时期法律的重要变化。(5分)
材料三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 文化大革命 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框架。
八二宪法一是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强化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首先表现为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四是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82年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进展,分析1982年宪法的意义。(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广东金太阳高一上期末·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关于怎样治国,孔子认为,用政令来约束,用刑罚来整治,只能使老百姓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使其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育,用礼仪来要求,不但能使老百姓知道羞耻而且能够使其敬服(《论语·为政》》。孔子还强调,政令宽和,老百姓就会轻慢,得施以刚猛之策进行纠正;政策刚猛了,民众就会受到摧残,得再施以宽和之策;宽、猛互相调剂的政策才是政治和谐局面的由来(《左传·昭公二十年》)。

——摘编自陈生玺《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材料二
秦汉更替 是德法关系的又一次大变革。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的思想更迭,逐渐接受儒家 为政以德 的理念,确立了 德主刑辅 的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德法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言之有理工作室《揭秘古代中国德法共治传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治国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等朝代德法共治的历史意义。(4分)

2.

(2022·山东黄岛区高二上期末·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 元制度 决定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是如何开展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认为,法律制度尽管重要,但其并非一个可以独立的知识系统,只有以礼为原则,法律的存在才具有正当性,刑才可能避免沦落为一种纯粹的暴力。因而单纯实行法治,社会就会显得脆弱,民众的道德提升就会缺少内在的自觉,这对于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民族来说尤为重要。但中国古人又懂得,一个社会单纯实行礼治,又可能造成社会的涣散。有礼而无法,君子就不能安位,明刑才能弼教,缺乏法制的威慑,伦理道德也难以实现。

——摘编自侯欣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及其元制度》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社会是如何构成的?国家治理是在什么样的原则下展开的?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元制度 元制度 既不容置疑,也不能推翻。任何统治者如果违反这样的制度原理,是难以支撑其天下的。在秦朝、五代十国及元朝时期,这套元制度遭到破坏,所以天下也就难以维持。

——摘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 元制度 的内涵。(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10分)(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2021·广东清远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 恕死从流 ,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 营国之本,礼教为先 。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 开导兆人,致之礼教 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 礼教为先 ,又主张 法为治要 ,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 辟以止辟 。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