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山东阳信高一下期中·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 革命 ,并认为 虎视眈眈 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表3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时期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1966—1970

77

84

42

1971—1975

63

74

05

1976—1980

43

44

17

1981—1985

33

36

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表4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

军费

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

美国

苏联

美国

1985

2770

2580

21180

40540

1986

2870

2800

22500

42780

1987

3030

2880

23480

45440

1988

3190

2930

25070

49080

1989

3030

3040

26480

52670

1990

2920

3060

26600

55630

1991

2600

2800

25310

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1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7分)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河南新乡高一下期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 迁回 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 新体制 ,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 十五 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 迂回 方式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 新体制 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8分)

2.

(2023·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广 卷>·19)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基于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状况,肯定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肯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斯大林在谈到这时候的商业特征时说: 苏维埃商业是没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是没有大小投机分子参加的商业。这是特种商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只有我们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制度发展条件下才实行的商业。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最高也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谈不上对外开放。在70年代初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虽然在70年代至80年代的前几年,它的一些重工业部门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电子工业等高科技部门则非常落后。由于其传统的产业部门得不到高技术的支持,1976年苏联每亿度电所消耗标准燃料比日本高46.4%,每吨钢所消耗标准燃料高140.3%,每吨铁高164.6%。

——摘编自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材料三
1986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要求以新技术装备的机械设备全面更新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朽设备,然后用这些新的机械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为此,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生产资料的机械制造部门,而把消费资料的生产放在一边。这实际上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摘编自赵文飞等《大国角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联商业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 新的经济政策 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 原地打转 。(4分)

3.

(2021·浙江绍兴诸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材料中 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 指什么?说出美苏两国 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 在军事上的表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材料二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从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角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