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湖北省武汉五月二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条约体制与外交近代化】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的朝贡体制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强加的条约体制取代。晚清国人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同时,开始重视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作为清政府所接触的一种新的国际法层面上的争端解决方式,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民众参与外交热情高涨,倡导公开外交。巴黎和会期间,除北京国民政府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蒋作宾等人纷纷赴欧考察, “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 ”,会上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修约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众参与外交热情继续高涨:南京国民政府外长黄郛处理济南惨案不力,在民众激烈要求下,南京国民政府将其罢免;行政院长汪精卫因签定《淞沪条约》倍受指责,南京国民政府也因此对其弹劾,顺符民意。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摘编自印少云《国民外交运动与民国外交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新现象。(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国民政府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6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4·江苏南通如东县学情检测·19)(12分)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公元1200前的超级互动区指哪里?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超级互动区国际体系交往的表现?(5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国际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7分) |
||||||||||
2. |
(2023·广东惠州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02年,荷兰共和国成立 “东印度公司 ”,并授予该公司 “特许状 ”:唯有它可以派遣船只前往东方、建立军事要塞、与亚洲香料产地的统治者签订贸易合同发展香料贸易。同年,荷兰船长海姆斯凯克率领一支船队前往东印度购买香料,途中打劫了葡萄牙船只 “圣卡特里娜号 ”,将其装载的货物和俘虏全部运回荷兰拍卖,获利约350万荷兰盾,相当于公司总资本的3倍多。葡萄牙认为这是非法的海盗行为,要求荷兰及时归还 “圣卡特里娜号 ”及其所有货物。为了平息风波,荷兰东印度公司请求法学博士格劳秀斯为此进行合法性辩护。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提出以下观点证明海姆斯凯克的捕获商船行为是合法行为:(1)葡萄牙对土著的干扰和威胁从物质上损害荷兰在亚洲的香料贸易前景;(2)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国际政治中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当受到葡萄牙的损害和威胁时,它完全有权利武装自己以便捍卫它与亚洲各国的贸易;(3)海姆斯凯克是代表拥有主权和独立的荷兰国家而行动,所以他攻击葡萄牙商船的行为是荷兰共和国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菲利普的公共战争的一部分,是 “正义的 ”战争。 ——摘编自施诚《香料贸易与现代国际法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进行香料贸易的背景和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格劳秀斯的观点。(6分) |
3. |
(2021·广东一模·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 “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 ”,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国际法传入中国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对国际法的运用。(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