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乡绅之治是指乡绅作为主体对乡村的治理。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的乡村治理格局。乡绅主要来自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官僚和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调要求以减代贩、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还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部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乡绅之治出现的背景及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乡绅之治与近代西方基层自治的不同之处。(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中国和西方基层治理中得到的启示。(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浙江嘉兴一模·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化为广大乡村居民揭示了一个新世界——与农村庄园生活迥然有别,这个世界依靠工商业与外界沟通交换来维持生存,所以它具有相当开放性,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无需向领主服劳役。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享有一定特权,一些城市获得了司法豁免权,其市民 只能在当地城市法庭被提起诉讼 ;有的城市获得了 选举市长 的权利。中世纪的城市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 追求自由和特权 的政治诉求,因为离开庄园意味着摆脱奴役,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探索》

材料二
铁路机车的发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点的最大可能距离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牵引的动力机车沿着一条专门建立的铁轨行进。然后机车在铺设于城市街道的轨道上行进。原始的马拉机车最终被电力驱动的机车取代,并且这些有轨电车也被由汽油驱动、脱离轨道的公共汽车取代。……由于近一个半世纪,交通运载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业城市的选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阿诺德·汤因比《变动的城市》

材料三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城市 迥然有别 于庄园的角度,说明 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的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简述交通运载工具的革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 表现两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6分)

2.

(2023·天津河东区一模·16)(20分)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 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2分)

3.

(2023·上海杨浦区高三上调研·4)清朝的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建设是政府的重要事项之一。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再到清末新政推行地方
自治,各地成立咨议局,基层组织建设可谓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
材料一
清代甲长将本户并十户造册送里长,逐次呈报。与严密的基层户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必须是有一套严密的乡里政权组织:乡亭里什伍保甲的纵向管理控制,这是 ;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 ;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则是经、纬之基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严密的管理网络。

——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材料二
宣统二年
①顺直咨议局通过了将田房税契归地方自治预备会办理的决议,但州县官并不肯放弃此项权利。于是各州县地方自治机关便采取各种途径与地方官展开斗争。如天津县成立了城镇乡联合会,并在城董事会内设典卖田房税契处,由城总董来独立其事。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材料三
(有清朝官员认为)地方自治之名,虽近沿于泰西②,而其实则早已根荄于中古,《周礼》比闾、族党、州乡之制,即名为有地治者,实为地方自治之权舆。下逮两汉三老、啬夫,历代保甲乡约,相沿未绝。

——《宪政编查馆奏议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并另拟选举章程折》《东方杂志》(1909年)

材料四
宣统二年办理天津城议事会选举,调查选民资格时,当选举调查员上门调查时,一些居民对调查员 冷薄难堪,目之如丐。及询其田产职业,又恐加捐,不以实告。 ……通州县选举自治研究所所长,是日投票者219人,当时通州全境人口约36万,选民约10万。
因此,此次参与投票者仅为选民人数的千分之二。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注释:①宣统二年:1910年。②泰西:西方国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清朝前期的基层治理有什么特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观点?(6分)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清末新政中推行的地方自治?(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