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期末考试·18)(16分) 哥伦布交换 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

情况描述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民族大熔炉

据说,15004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里约热内卢,考察了9天,留下2名死囚便离开,这两名死囚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种人。至今,据巴西官方调查显示,国内人种占比情况大致为白人473%、混血431%、黑人76%、亚洲人21%,剩下的是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

海地的圣多明各——被灭绝的原住民

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前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福州——甘薯养活了更多中国人口

1593年,闽商陈振龙将已经从美洲传到吕宋岛的甘薯带回福州引种,被称赞为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甘薯的单产特别高,适应性很强,又不与五谷争地,于是得到迅速传播。1765年朝鲜从中国引进甘薯时即有诗云:万历番茹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比甘薯晚些时候,马铃薯也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登陆中国。此时的甘薯在新的外来户面前俨然已成本土之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体现的 哥伦布交换 进行合理的解读。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二·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里的历史信息

(图5 放大图见第8页)

该地图中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结合地图信息加以说明。(16分)

2.

(2023·山东潍坊高二上期中·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

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 发现 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 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 。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 五谷 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 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 ;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 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13分)(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3.

(2023·江苏盐城高二下期末·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大西洋奴隶买卖情况示意图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

从图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逻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