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2·湖北恩施高二上期中·17)【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
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 专种粳稻 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5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山东新高考11月联考·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汉唐相比,宋代确实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开放包容气象。在这个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宋代还与外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取消了唐代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的规定,并实行誊录、糊名等更有利于公平的措施,罢除了唐代的通榜、公荐等对世家子弟有利的做法。录取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在制度上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打开了通过科场的角逐实现社会流动的通道。如寒门子弟欧阳修、范仲淹科举显荣,边远士子苏轼、苏辙同榜登科。在宋代,文化的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诗词、小说、绘画、书法等,这些文化形式的繁荣为文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尽管宋代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开放度,但宋代仍然运行在王朝体制的轨道上,其基本制度、基本观念、生产关系等规范社会运行形态的基本因素并未出现根本的变革,有些方面,例如对百姓的苛重负担、政治生态的每况愈下等有过之而无不及。

——摘编自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结合材料,以 新变·局限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2023·河南焦作高二下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鉴于秦、隋两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教训,汉、唐的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所颁布的政治和经济措施,都较为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宋政权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迭的教训,为了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政府给予各级官僚地主以极大的经济实惠,这也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但阶级矛盾也始终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史料记载: 江南狭乡百姓,远来请佃,以田亩宽而税赋轻也。

——摘编自詹小美、李玲崧《宋代的中央集权与阶级矛盾的特点》

材料二
总的说来,唐代在经济制度领域重平等、轻效率,在政治与社会制度领域重效率、轻平等。而宋代恰好相反,在经济领域重效率、轻平等。所谓重效率,主要指结果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完成更多的设定目标,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但是,这种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度之下的平等,自身就隐含着矛盾与衰落的根源。它使宋代的官僚政治成为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阻力,从而使宋王朝未能出现历史性的社会与经济突破,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中国古代社会终究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政权建立初期缓和阶级矛盾的相同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代前期经济领域 重平等 与宋代 重效率 的具体体现。(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 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的原因。(4分)

3.

(2023·江西赣州高三上期中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 制土分民 ,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商鞅还下令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他还提倡 分田而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福建兴化县 田耗于秫糯(制酒原料),岁肩入城者,不知其几千万 。仙游县 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千万亿 。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 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两浙路的苏州太湖洞庭山, 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 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在湖州的山乡, 以蚕桑为岁计……兼工机织 。绍兴二年(1132年)冬, 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农业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新现象出现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