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湖南三湘名校高三联考·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郝郝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元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 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 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摘编自邹容《<革命军>绪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伦理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如《民国日报·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时代思想内涵及其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江苏徐州3月调研·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 起了先锋队的作用 ,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 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 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 ,更要献身 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 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 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6分)

2.

(2023·广东金太阳高一上期末·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这些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其次,辛亥革命的目的和方向是推倒封建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判定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的基本依据。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要求资产阶级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代言人。如果要求革命的领导人都是资本家,那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也找不到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克伦威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比尔,乃至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的克伦斯基,他们哪一个人是资本家呢?

——摘编自张海鹏《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者认定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双重使命。(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2分)

3.

(2022·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期中检测·19)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 新政 ,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1905年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 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9月,清廷正式宣布 预备仿行宪政
1906年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 革命军 会党起义。
1907年5月—1908年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笫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 皇族内阁 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还有哪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并概括其主张。(4分)
(2)托克维尔说: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结合材料中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论证托克维尔观点的合理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