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浙江台州一模·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 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 ;……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 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 ,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4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河北沧州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宋神宗曾对负责市舶的官员说: 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卿宜创法讲求,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凑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宋高宗也曾跟大臣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耳 。宋朝在密州(今山东诸城)、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泉州、广州均设有市舶司(或市舶务)。宋朝的市舶司、市舶务,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其职能包括: 阅货 (检查进口商品), 抽解 (征收关税), 博买 (采购一部分蕃货),发放 公凭 (给海商发出海贸易许可证、给蕃商发完税凭证),查禁走私及违禁品,维修港口设施。

——摘编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为实现 少宽民力 而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为实现 少宽民力 所采取的其他举措并予以说明。(6分)

2.

(2023·浙江台州高一上期末·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 交流纽带 的表现,并写出宋元时期的主要外贸港口。(6分)
材料二
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而元大都 去江南极远 ,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

——整理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简析元朝 南粮北调 的原因,并指出元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实施的 多项工程 。(4分)

3.

(2023·山东临沂高三上期中·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

图5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珠江出海口,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是古代祭祀海神的场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拜祭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

——据《广州南海神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南海神庙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的价值。(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