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3·湖北智学联盟高三10月联考·17)【中国古代经济分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图1 西汉经济分布图

图2 宋朝经济分布图

(1)对比两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发展的变化。(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经济分布变化的原因。(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3·江苏常州高三下初期初测试·17)(12分)唐宋时期,南北方的区域不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安禄山叛乱以后,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骚扰和破坏,河南府为唐代东都所在地,原为繁盛地区,开元时共有十二万户,到宪宗元和年间,只剩下一万多户。同期长江流域的户口却有显著增加。苏州于开元时有户六万余,元和时增加到十万余。据说迁到苏州的中原士大夫,就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南迁的大族,必然会带去若干附庸人口,这就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更促成农业和其他经济的发展。由于有了这样的变化,唐政府的漕粮和其他有关经济的来源,就不能不绝大部分依靠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这个富庶地区了。唐宪宗公然说道: 军国费用, 取资江淮。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
隋唐创制科举时, 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 刘蜕破天荒 的典故,即反映了当时南方进士的贫乏。及至北宋初期, 崇北贬南 的倾向更有过之,名项寇准曾多次公开贬低南方考生的进路,并且引以为荣。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的转现也恰恰始自北宋。宋真宗年间,任命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宰相。从此,南方籍官员加入了宋代的宰相行列,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反超北方籍宰相。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而这六人也全无北人。至于科场上的南方籍进士数量,更是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

——摘编自李三光《从南北榜案南北分卷

(1)据材料,概括导致唐朝时南北方户口不平衡的直接原因,简析这种不平衡对唐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 崇北贬南 的倾向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平衡地域差异,北宋政府在科举制度上作了哪些改革?(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析唐宋时期区域经济不平衡和文化不平衡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以史为鉴,请你为当今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提升薄弱地区的行动献计献策。(4分)

2.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三上期末·17)(12分)漕运是封建王朝通过水路(或附以陆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围绕这种经济活动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

发展阶段据漕粮来源地划分

漕运中心

主要运道

漕运量单位:万石

平均量

最高年份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洛阳

渭河、漕渠、黄河、汁渠

400

600

魏晋隋唐

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

长安、洛阳

滑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

200—300

400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杭州

汴渠、江南运河

600

700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300—400

675

(注: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漕渠,汉唐时自长安东至黄河的运渠;汴河、汴渠,隋唐两宋时期自开封至徐州的运渠;江南运河,隋唐时期北起镇江南至杭州的航道。)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漕运方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漕运方向变化的因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漕运发展的影响。(5分)

3.

(2022·山东一模·16)(12分)图5、图6分别为西汉、宋朝经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5 西汉经济分布图

图6 宋朝经济分布图

根据材料,指出与西汉经济分布相比,宋朝经济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