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21·安徽淮北二模·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人文生态系统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的解决又依靠良性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建立,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个人生态问题的重心在于通过修身解决心身关系问题,进而解决社会生态问题以根本解决自然生态问题。儒家的 也包括爱自然,对待具体的自然事物,不是简单的不杀生,强调 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儒家经典强调,必须制定相关礼制、法规来保护生态资源,禁止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捕鱼捉鳖。儒家思想认为,天地之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足以食人 足以衣人 ,但只有运用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实现丰衣足食,国家应该设置专门官员来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生态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

表2 1973年以来中国生态观念的的变迁

年份

生态保护主要观念

19731981

首次打破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观念

19861991

首次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9921996

首次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

19972001

首次提出源头保护和自然恢复

20072011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

20122016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2017年至今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侯鹏、高吉喜等《中国生态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及其演进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儒家生态观的内涵。(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生态观念变迁的背景,并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的历史意义。(1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安徽 江淮十校 第三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元朝幅员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有非洲出产的珍珠、象牙、厚负等,有越南的藤杖,有伊斯兰瓷器。窝阔台即位之初,他拿出国库的资本交给斡脱(官商),让他们放手经营。《元典》中有 忤脱户,见奉圣旨、诸王令旨,随路做买卖之人,钦依先帝圣旨,见住处与民一体当差 的记载。元沿宋制,设市舶提举司为海外贸易管理机构。1278年,忽必烈下旨: 诸藩国诚能来朝,联将宠礼之。 对外贸易无论水陆均 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还把商业税率从30税1,降至60税1,甚至 置而不税 ,对从事海外贸易的 舶商、梢水 及其家小,给予 免除杂役 的优待,使元朝对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梁凌霄等《试论元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2 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西方市场的大门正式向中国敞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对外贸易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

——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13分)

2.

(2021·青海西宁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私学传统发端于先秦。那时,诸子百家各树一帜,为了宣传其学说主张,不仅收徒讲学,而且也聚徒论政……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把 有教无类 作为一项准则推广后,私学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了整整两千年。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各种形式的私学遍地开花,大批知识分子热心于社会教化的推导工作,在教育平民化普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私人办学反映了私学的发达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十分发达,多数来自于私学的积累和实践。

——摘编自徐庆全《中国古代书院》、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制度,对旧教育包括私立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以1982年《宪法》对民办教育合法性的确定、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7年国务院发文第一次明确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为标志,民办教育迈入全面复苏和规范管理的阶段。到1991年,仅民办高校(非学历)达到450所。1992年9月以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民办教育开始进入活跃发展和加速发展阶段。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私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办学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指出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背景。(15分)

3.

(2021·安徽黄山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 富国强兵 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 科技立国 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

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