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三·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领域

清末新政措施19011905年段

戊戌变法

政治

增改新部门,裁撤旧衙门等

广开言路,澄清吏治等;

经济

奖励实业,设立商会等

提倡实业,改革财政等;

军事

扩编新军,改习洋操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教育

废科举,办学堂

废八股,办西学等

法律

废除酷刑,修改《大清律例》。

/

社会风俗

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

材料二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1905年10月23日)”
—— 一个传统乡绅日记里的废科举
1900年,清朝财政赤字为1200万两,1905年赤字3000万两,1911年财政赤字高达7904万两。政府巧立名目,增捐加税。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资料来源:张振鶴《清末民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8分)
(2)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他说: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9·全国Ⅱ卷 超级全能生 高三26省9月联考·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9分)

2.

(2018·河南商丘三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 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 壬寅学制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 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的教育改革特点。(6分)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9分)

3.

(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 清末新政

——摘编自《清德宗实录》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从发展学角度来申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摘编自《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