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6·天津南开三模·13)(19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西欧现代化和晚近东亚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西欧——内源性现代化

东亚——外源性现代化

①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②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③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④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

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1)依据②西欧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指出15世纪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成为西欧现代化启动的催化剂?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5分)
(2)以19世纪后半期近代中国两次重大变革运动为例,解释③东亚现代化启动的顺序。(6分)
(3)以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例,解释④东亚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江西景德镇三模·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累财巨万的富豪,越礼僭制便成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贫民走投无路,只好聚而为盗或揭杆而起。西汉统治者决定严格礼制,擅过则责,位僭则诛。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其后霍氏诛灭。汉文帝强调: 上节用则国富,君无欲则民安 。朝廷采取抑商的手段,迫使商人放弃对奢侈品的经营,并引导他们归之于农,以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考核各级官员时,把为政清廉作为升迁的重要条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俭朴行为也予以褒奖,立教乡里,劝善纠恶,抑奢祟俭。

——摘编自仝晰纲《简论汉代抑奢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最早开始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供应基地东北地区,以劳动竞赛的形式开展,到1950年底全国范围地开始了增产节约运动。在农村推行爱国丰产运动,精耕细作,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商品粮食、工业原料作物、外销物资等等。在企业实行经济核算,改进经营管理和生产方法以克服浪费。工人阶级纷纷提出 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 的战斗口号,竞相参加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以华北地区为例,全区1952年11月完成增产节约计划的数字比10月份提高19%,12月又比11月提高25%,使1952年全区增产节约6万亿元的计划,到12月底超额24%胜利完成。

——摘编自郑博、韩永安《论建国初期增产节约社会风尚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抑奢的举措和积极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特点和意义。(12分)

2.

(2015·北京昌平二模·37)(36分)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战国时期的慎到从 人性恶 出发,指出 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6分)
(2)阅读图 至图 ,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16分)

3.

(2014·四川泸州三模·13)(32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据《中国全史》、《白话版资治通鉴》整理

材料二 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 断发 ;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进行 欧化 运动……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对 民族复兴 的艰苦求索  

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苏联共产党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五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泥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4分)
(2)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是怎样看待戊戌变法的?(4分)你赞成哪一种评价?并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 分)
(3)依据材料四,与 20 世纪 40 年代末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追求 民族复兴 上有何调整?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五中比较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的相似性,(6 分)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