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7)孙中山于1912年3月5日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辫发之制,悉丛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 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社会风气 B.恢复汉族传统 C.废除专制统治 D.革除满清恶俗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8·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量检测·9)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  )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2.

(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3月联考·29)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3.

(2017·江西九江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 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材料反映了(  )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 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