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3·上海杨浦一模·36) 轴心时代 (12分)
公元前600—300年被称作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至今仍闪烁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问题:
(1)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中表现的最明显差异是什么?(2分 )
(2)分别简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4分)
(3)孔子的 民本 思想与亚里斯多德的 民主 思想的含义是否一致?解释两种思想的含义并分别举例说明这两种思想对中西方政治方式的影响。 (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6·上海黄浦二模·36)中国古代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 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 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 思想 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 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如何?当时 思想 出现 独立的发展空间 的时代背景是什么?(6分)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因素。(5分)

2.

(2015·上海普陀一模·38)保守与进取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0分)
如何理解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3.

(2013·上海闵行一模·37)词义释史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burg,意为 城、镇 ;德语中burg,意为 带围墙的地方 ;英汉词典中burgher\burgeoisie分别解释为 公民、市民 资产阶级

——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 科学 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 科学 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 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 格物致知 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 格致 。19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 格致 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 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 赛因斯 ,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德先生 ,意译是 民主 ,其英语单词Democracy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腊语。随着 代议制民主 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 直接民主 民主 ,而且近代 间接民主 也是 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 民主 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 科学 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1分)程朱理学中 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2分)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 格致 赛因斯 ,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 民主 概念变化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