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江苏高考·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2·广东高考·2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

(2008·广东高考·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其先后顺序是(  )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3.

(2009·山东高考·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 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