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江苏高考·22)(9分)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1·湖北高考·18)【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12分)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 “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 ”,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 “公休制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
2. |
(2010·海南高考·33)(8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 “一法度衡石丈尺 ” 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 “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 ”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3分) |
3. |
(2012·浙江高考·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 “光荣 ”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 “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 “光荣革命 ”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 “光荣革命 ”。 (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