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08·江苏高考·24)选做题:本题有A.B.C.D四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多答无效;请在答题卡上规定答题区域中将选做题目对应字母后面的方框涂满、涂黑,请勿漏涂、多涂。(1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二 从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制;…… 九寨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管理局葛立局长告诉记者,作出这一 限客 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将减少收入一百万元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遣产.菅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华西都市报》(2001年6月25日)

材料三 泰山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 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 、把 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 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 经济山 ,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泰山的镣铐》

材料四 我国云南省原来地处偏僻的丽江城.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年经济收入增加10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余晋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5分)
(2)九寨沟与泰山都是世界遗产,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地管理部门对待世界遗产不同态度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3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6·海南高考·33)【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 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

(2014·海南高考·3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 溉田万顷 ,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 兴安运河 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 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6分)

3.

(2013·海南高考·3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材料 重庆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现存约5万余尊,以佛教造像为主。石刻中的 牧牛 醉酒 养鸡女 等雕像,是生产和生活的生动表现,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菩萨不披袈裟,头着花冠,身饰缨络,颇似一尊宋代仕女像;另一尊母子像,母亲头包青丝帕,坦胸露乳,怀抱一男孩作喂奶状。这种头包丝帕的习俗,至今仍在大足边远农村地区沿袭。而 父母恩重经变图 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母子同床等画面,并刻偈语: 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
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左右侍立 大法 真人 14尊像;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

——摘编自刘长久等《大足石刻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大足石刻所体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足石刻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