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全国高考Ⅰ卷·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1910 年(宣统二年)11 月,清廷发布上谕: “今者,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 … 应即俯顺臣民之请…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 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 人,其中皇族7 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 “皇族内阁 ”。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6·全国高考Ⅱ卷·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 “世道人心 ”关系甚大的事务,应 “立法以为准 ”,立法者应 “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 ”。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 “礼义富足 ”, “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他注意到美国 “邦长 ”(即总统) “五年一任 ”,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 “各省 ”(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 “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 “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 “权归于一 ”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7分) |
2. |
(2016·全国高考Ⅲ卷·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95年,严复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 ” “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 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 “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 “民智 ”的认识。(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 “民智 ”主张。(10分) |
3. |
(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予之定名 ‘中华民国 ’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 ” “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 “训政 ”。(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