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 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 弃如土苴 。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0.1·浙江高考·28)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朕(康照帝)早夜勤毖(劳),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配)之管弦,列于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曰: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功)害,则寒之原也。 又曰: 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摘自【清】康照帝《御制耕织图》序

材料二 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下加徴(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 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

——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有两个根源: 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 比起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中国是个大农业区。……这一历史条件,使中国农耕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中国自古及今,主要是农业社会,农民都和植物一样定居在村庄里。这种凝聚力就更显得牢固。……家族的长期存在和成为社会的本位,遂使家族成为中国文化的繁殖和滋生点。

——摘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为后世遵循的 近古 的治国原则。从 研求治理 天下国家 的角度,总结概括康熙帝思想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5分)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乡土中国的观察中,基于 社会原因所产生的不均 ,提出了 反抗线 的认识。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②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 。试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指出家族聚落的中心所在,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宣示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6分)

2.

(2018·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 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 学而优则仕 ,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 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

3.

(2015·江苏高考·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 所涉及的制度。(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 粗糙 趋向 精微 的原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