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1·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33)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4—18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属哪一历史时期?请分别说出两个判断依据。(6分)(2)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二A.B.C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3)请以 “君主专制制度 ”或 “对外交往 ”为主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三条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写出序号),针对选定的主题给出结论并予以说明。(7分)(要求:结论明确,说明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
2. |
(2019·海南高考·2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 “正直贤良 ”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的原因。(6分) |
3. |
(2007·海南高考·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分)(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