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8·全国高考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 “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 “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 “野人 ”,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 “视察 ”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2. |
(2017·全国高考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
3. |
(2016·全国高考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 “办事员 ”。英国人 “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 “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制度构想与实践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