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4·广东高三2月联考·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 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 该评价引发了关于 陈寿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 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表3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陈寿贬抑诸葛亮 案的历史书写变化。(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历史事实 历史书写 之间的关系。(6分)

2.

(2023·北京顺义区高二下期末·19)中国古代人口。(10分)
材料一

西汉末年至西晋中期人口对比图

材料二
从东汉桓帝年间的人口减少现象一直延续到赤壁之战前后,在这一时期,大小战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战乱对生产力的破坏相当严重,大片良田变成荒野。而这一时期疾疫的蔓延并未停止,前一时期疾疫猖獗的地区仅限于中原地区,而到了这一时期,疾疫已流行到长江流域,甚至进入了成都平原。
材料三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 归附 的少数民族人口达 八百七十余万口 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末年到西晋中期人口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对人口的变化进行简要解释。(6分)

3.

(2020·江苏高邮高一第一学期期中·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5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5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发展?(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