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浙江自选模块·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 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 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 一从正音 的必要性。(4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 陆法言现象 。(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08·广东高考·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
(413), 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 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2.

(2012·山东高考·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 除旧布新 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3.

(2012·安徽高考·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 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 ;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 五族共和 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 中华民族 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 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 此后进一步指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 。于是 中华民族 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 留京之官 ?说明了什么?(8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10分)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