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2·福建高考·2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

1928—1932

1933—1937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广东高考·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

(2015·江苏高考·19)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3.

(2009·江苏高考·17)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