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福建高考·41)(15分)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 “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况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20.1·浙江高考·28)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朕(康照帝)早夜勤毖(劳),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配)之管弦,列于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曰: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功)害,则寒之原也。 ”又曰: “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 ——摘自【清】康照帝《御制耕织图》序 材料二 “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下加徴(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 ” “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 ”——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有两个根源: “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 ”。 “比起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中国是个大农业区。……这一历史条件,使中国农耕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中国自古及今,主要是农业社会,农民都和植物一样定居在村庄里。这种凝聚力就更显得牢固。……家族的长期存在和成为社会的本位,遂使家族成为中国文化的繁殖和滋生点。 ”——摘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为后世遵循的 “近古 ”的治国原则。从 “研求治理 ” “天下国家 ”的角度,总结概括康熙帝思想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5分)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乡土中国的观察中,基于 “社会原因所产生的不均 ”,提出了 “反抗线 ”的认识。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②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 ”。试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指出家族聚落的中心所在,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宣示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6分) |
2. |
(2019·江苏高考·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 “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 “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3分) |
3. |
(2009·江苏高考·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 “民族之父 ”,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 “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 “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 ”,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 “诅咒西方文明 ”?(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 “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