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0·福建高考·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

30

17

43

94

71

19301937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8·天津高考·14)(19分)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 世界上本无 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 修昔底德陷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 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 修昔底德陷阱 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 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6分)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2分)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 修昔底德陷阱 。(2分)

2.

(2010·广东高考·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 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 还是 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 ,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3.

(2011·福建高考·38)必做题(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2011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历史部分)【带解析】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 一边倒 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