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07·宁夏高考·4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 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 报效 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 报效 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 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 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17·全国高考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 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 为由,下达 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 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 日需外洋煤铁 极多, 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 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 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 一五 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 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 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 一五 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2.

(2016·全国高考Ⅱ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3.

(2014·广东高考·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 美国最新式战车 (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 3AEM”意为 财政贷款 ) 
图10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