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四川自贡二模·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李悝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 “世界工厂 ”。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2分)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10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5·北京朝阳一模·37)(36分)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跃入世人的眼球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1763年公告》的发布,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近代英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 ——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2)在下列词中任选4个,运用这4个词对 “英国的崛起 ”进行简要阐释。(8分)要求:选词准确、阐释清晰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 “九五 ”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遵循公平及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 |
||||||||||||||
2. |
(08广东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 ——钱乘旦 《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100)
——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 “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注①: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年、1874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权利条款等。 材料四 富裕市民的 “占有阶级 ”,即 “资产阶级 ”,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 “劳动阶级 ”,即 “无产阶级 ”,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为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然后,战斗的呼喊就会传遍全国: “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针对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问题,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恩格斯在认识上有何不同? (4分)他们两人之中谁的认识更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为什么? (4分) |
||||||||||||||||||
3. |
(2010·安徽宣城高三二调)(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 “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其许市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特以此为怀柔远人之政策。许市乃为对外之一种恩惠。……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遣使来贡,附戴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 材料二 《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日本传》云 “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旧制。 ”……此种朝贡贸易制度,在财政收入上,不惟无利,且属一种负累;因此入贡必限定期。……宋元时曾禁止人们私往海外贸易,然其目的在于防止漏舶,为其有碍于政府之权利也。明则根本禁止人民私往海外市易,其动因在于防止海寇,亦即始于洪武时。 ——《宋元明清经济》 材料三 16、17世纪,欧洲各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参加了商业革命和贸易战争。所谓商业革命,就是指从16世纪起,欧洲各国商业突然扩大,世界市场崛起的一种现象。……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 “海盗之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受英王接见。……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西方国家为了垄断贸易,在国外和殖民地建立了特许商业公司,从事垄断贸易,不等价交换,贩卖奴隶,进行殖民掠夺等活动。材料四 ……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也不断尖锐化,于是1642——1648年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的海外贸易与中国明朝的海外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