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山东淄博高三期末·28)(12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完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 (1)概述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3分)(2)材料二如何评价黄宗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 “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的原因。(5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6·江西赣州高三期末·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指出, “交通之用必资舟车,而轮船铁路,非汽不行,汽则力学之事也。地不爱宝,必由农矿之学,有地质,有动植,有化学,有力学,缺一则其事不成。而当事之人,不经教育者,无论矣 ”。学校中课程,必有数学、理、化、动、植诸科, “不但以其中所言,为人生不可少之智识 ”,而且 “可以见微知著,闻因决果……学几何、三角者,必日事于测高仞深,学理、化、动、植者,必成业于冶铸树畜也 ”。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蔡元培指出, “凡自然现象,自昔为哲学所包含者,皆已建立为科学矣。其它若社会学,若伦理学,若人类学,若比较宗教学,若比较言语学等,今日悉以归纳法治之,将自成为科学。 ” “世界事事物物,虽然复杂,总可以用科学说明他们;科学的名目,虽然也很复杂,总可以用三类包举他们。第一、是现象学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等;第二、是发生的科学,如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等等;第三、是系统的科学,如植物、动物、生物学等等。 ”——摘编自秦英君《科学乎 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科学观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关于 “科学 ”的基本内涵。(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和蔡元培科学观的共同影响。(4分) |
2. |
(2016·山东烟台高三期末·28)(16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 “德治 ”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 “德者治天下 ”。……孔子曾说: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的 “正 ”,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 “施仁政于民 ”, “为政以德 ”,对民众要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 “修己以安百姓 ”。……这套学说经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 “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4分) |
3. |
(2014·北京西城高三期末·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 ——《韩非子》 (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关于选拔官吏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从人才选拔角度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所谓的行省,就是 “行中书省 ”,属于中央政府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本来, “省 ”的称谓是宫禁的意思,当年设置三省,本是君权集中的体现,但是隋唐以后,省的设置脱离了原本宫廷附属机关的本意,变成纯粹的行政机构。到了金元,又进一步演变成了地方建制的代称。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2)根据材料,概括 “省 ”演变的过程。(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