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北京朝阳高三期末·33)(18分)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 仁者 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解读李贽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简述李贽 异端 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2分)
(3)据材料三,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8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2·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考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汉代是我国巡视监察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包含许多有关巡视监察内容。汉代制定的两部最重要专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与《监御史九条》,规定了监察人员巡视监察之职责,开古代专门巡视监察立法之先河。作为 天子耳目之司 的刺史是中央派驻地方代表皇权监督地方各级官吏的国家人员,只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中小县令,但其代表皇帝,故可依《刺史六条》监察本部州二千石地方大员。其在地方行事之原则为 小事立断、大事奏裁 ,其本身不受其他行政权力制约,而仅直属于皇帝,直接向皇帝负责。汉代作为 一州之表率 的巡视监察官员,所选之官不仅需熟悉本朝律令法度,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才能,还需具有不附权贵、刚正不阿等道德品质。

——摘编自陈兵《论汉代巡视监察制度及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明朝对地方的巡视大体分三个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当地方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最高统治者有时临时专派政府大员到地方巡视查处。明初朱元璋在委任按察使巡视下属州县的同时,又经常派遣监察御史出巡地方。监察御史可以举劾按察司,同时按察司也有对监察御史的弹劾权。另外为了牵制权力日益增长的巡抚,朝廷有意地通过巡按对其实行牵制。同一系统内部的巡视官,也有互相监督的机制。

——摘编自荀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监察制度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巡视监察制度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0分)

2.

(2014·福建宁德高三期末·27)(12分)16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英国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臣备员流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枢密院是16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在每周相对固定的时间开会,以协助君主处理国务,并就政府政策做出决断,到都铎王朝中后期,国家的行政大权越来越集中在枢密院手中

材料二

中国

英国

(1573—1620年间,河西务进店有商税矣,出店又有正税。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之后,向全国各地派出矿捐税使,税使或征市舶,或征商税。自税使纷出,而富商之衷足者十二三矣,及税额日增,而富商之衷足者十六七矣。

亨利七世喜爱财富,不忍商业凋零,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他对造船业实行津贴政策;积极鼓励海外殖民活动和探险活动。伊利莎白一世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建立,继续推进应该呢绒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加速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经济条件。

(1)据材料一,概括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枢密院的不同职责。(4分)
(2)据材料二,归纳16世纪中英两国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走向。(4分)

3.

(2014·山东潍坊高三期末·26)(12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材料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材料三 教育部拟定发布了 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 ,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