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广东中山高三期末·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 “停滞论 ”。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 ” “市场经济萌芽说 ” “近代化萌芽说 ”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 “停滞论 ” “变迁论 ”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4分)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 “心满意足的中国人 ”由 “注视过去 ”到 “开眼看世界 ”。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3分)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3分)材料四 ……如果说20世纪止于l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l978年……为什么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虽然l978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我们已经沿着这条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道路走得很远。 ——英国《卫报》马丁?雅克 (4)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1978年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解释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与l978年前的中国相比有何变化?(3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4·北京海淀高三期末·33)(26分)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变革的历史,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共和,礼仪渐减,一切官场仪仗,如衔牌等件,亦皆废置,不尚繁文。近见缙绅士庶人家,每至丧葬出殡,炫耀街衢,至今惯用前清某太夫人衔牌,及旗伞大锣, “肃静回避 ” “前清举人进士 ” “某科翰林 ”及 “乐善好施 ”等牌,亦当衔牌之用,甚至皂隶贱役,亦且假袭官衔。道途见之,每每嗤鼻。此辈者,半皆欺饰庸愚耳目,假作炫耀之资耳。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依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礼仪风俗变化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 ”, “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 ”,并推荐调停这些争端的方法。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2)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20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阶段,概括所分各阶段的特点。(6分)选择你所划分的任意一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2分)
|
||||||||||||||||||
2. |
(2014·河北邯郸高三质检·26)(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16—17世纪中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11分)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历史进行论证。(10分) |
||||||||||||||||||||||||||||||||||||||||||
3. |
(2014·广东东莞高三期末·38)(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 “后工业社会 ”、 “知识社会 ”、 “信息社会 ” “新工业社会 ”,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 “第三次浪潮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分别列举宋代与1750—1850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 “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的主要表现。(5分) (4)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