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河南商丘高三期末·27)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 许市人买卖其间 ,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其中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 正店 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 洛学 出,复兴古学,方使 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这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三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代东京出现了 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 ,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 经济生活景观 的主要原因。(7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相似题

换一批

1.

(2021·福建三明高三上学期期末·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是通琉球的唯一省份;而福州则是琉球册封使和朝贡使的出发与接待的唯一港口。此时琉球以海舶行商为业,东通日本、西联中国,甚至以马尼拉为中心与西班牙开展丝银贸易,因此福州成为国内商品向海外流通的中心……清初统一台湾后,执行闽台两地对渡政策,福州五虎门对渡台湾淡水厅。福州的对台贸易实际上是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流域各县的土特产品出口贸易……福州成为联通国内市场与海洋亚洲市场的关键点。

——摘编水海刚《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外部市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福州外部市场的特点。(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福州开埠,闽北茶叶顺闽江直下福州,流入国际市场,进口商品循此通道抵达闽江流域的每一个墟镇,近代福州开启国际化历程。纸、木材从流域内各个角落运往福州进而向国内市场出口,闽江道流域成为福州的腹地……但是1895年后,闽台贸易的互补性结构被打破,福州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市场丧失;与此同时,福州茶叶输出衰落,国际市场迅速消减。1914年后, 福州木材和纸张的输出额甚至超过茶叶,木材是以上海、天津为主要销区;纸张是以东北三省为最大市场。

——摘编水海刚《近代口岸与腹地经济关系新探——以闽江流域为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福州外部市场变迁的特点及原因。(8分)

2.

(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期末·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享誉世界,茶叶贸易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发展茶业。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征重税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 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材料二 随着印度、日本等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试图全面整顿华茶。《时务报》、《湘报》、《农学报》等报纸大量登载国外茶业商务和茶业改良文章,清政府派员到印度等国考察茶业。进入20世纪之后,为了培养掌握先进茶叶技术的人才,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讲习所。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有些地方还设立茶叶检验所,对出口茶叶进行质量检验,并加强广告及包装等环节。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资本薄弱,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赠捐税。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茶叶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振兴华茶所做出的努力,并说明对此的认识。(12分)

3.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棉花由印度传入中国。宋元之际棉花在长江三角洲逐渐种植、推广,到明代已形成相当的优势,导致棉作压倒稻作的农作物配置结构,松江府全境及苏州府一部分成为全国瞩目的棉花产区。当地农家 不分男女舍织布纺花,别无他务 ,一个妇女从事纺纱织布的收入大大超过一个男劳动力从事田间劳动的收入。所产各色棉布工艺精良,品种繁多,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购买的紧俏商品。外地客商携带巨额资金,前来贩卖棉纺织品,形成了一大批棉布交易市镇。鸦片战争后, 自洋纱盛行,市遂衰落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

材料二 英国原来并不生产棉花,16世纪末,棉纺织业传到了英国。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在曼彻斯特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工业。棉花从南美洲输入,然后转运到兰开夏郡。 国人在这里开办棉纺织工业手工工场,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努力从事技术革新。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到了18世纪80年代末,在棉纺织业特别发达的兰开夏郡, 珍妮纺纱机 很快就代替了旧式的纺纱机。纺织机发明以后,由于大量制造机器,对金属的需要量急剧增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影响。(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