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四川
“联测促改
”活动一模·14)(24分)历史经验证明:改革往往因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需及时。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摘自斯皮瓦格尔《两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或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兼并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摘自《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表1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的贵族政治。(4分)(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4分) (3)据表1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3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9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5·广东惠州四模·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 “文革 ”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 “大卖国贼 ”、 “大买办 ”看待。 “文革 ”中,李鸿章更是 “崇洋媚外 ”、 “投降卖国 ”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7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 ”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 “于政治上为公敌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文革 ”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
2. |
(2015·四川宜宾一模·14)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3分)
材料一 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有批准或否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利。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 (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表4)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四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英国民主政治是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10分)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民主化进程中与英国相比的独特之处。(6分) (3)根据材料四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图5予以解释。(10分) |
||
3. |
(2011·徐州综合测试)(14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 “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贷志》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 2007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 “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 ”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 “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光明日报2007年5月23日报道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点?(2分)(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 ”?(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 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一个恰当的课题。(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