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2014·湖南常德高三质检·25)(14分)观察并比较唐代、宋代书院分布图,然后回答问题。
宋代与唐代书院的分布相比,有哪些特点?(6分)说明了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4分) |
|
相似题
换一批1. |
(2017·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31)(10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虽然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总体上推动着世界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指出两宋之际中国 “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 ”的主要例证。(2分)材料二 |
2. |
(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末·21)(14分)
“欲
”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
“欲
”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1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 “欲 ”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4分)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5分) |
3. |
(2016·山东烟台高三期末·28)(16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内容不断充实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 “德治 ”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 “德者治天下 ”。……孔子曾说: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的 “正 ”,是对统治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因此,孔子强调要 “施仁政于民 ”, “为政以德 ”,对民众要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 “修己以安百姓 ”。……这套学说经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材料一中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 (2)材料二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对待 “佛老之学 ”?这导致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材料三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区别角度指出陈独秀认识变化的原因。(4分) |